前脚刚在英国伦敦高调发布华为P9, 后脚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荣耀狂欢节,在手机江湖里,双品牌运作并不少见,但这样的双剑合璧却并不多见。今天从势、道、术的三个方面来解读华为双品牌的奥秘。
所有的成败都是有理由的,人和企业皆如此。
近几天,微博发布了2015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微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国产手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运营商风口下曾齐名的“中华酷联”已经被如今的“华米OV”取代。手机市场向来就是风云变幻,经过了运营商风口、又渡过了互联网风口,“中华酷联”中只有华为,不仅屹立不倒,而且逆势成长,为什么?
就在半个月前,华为公司先是在国内一举夺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成为该奖项在制造领域的第一名;紧接着,美国知名财经网站福布斯发布了全球信誉最好企业排行榜,华为成为榜单前十位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仅次于英特尔、劳力士和劳斯莱斯。华为品牌在国内外媒体和用户心中的好评度甚高,靠什么?
在运营商风口过去之后,华为内部高层结构保持稳定,没有自乱阵脚;在互联网风口刮来之时,华为又能抓住时机,及时成立互联网品牌荣耀;渠道拓展的时代来临,华为和荣耀在全球化和线下渠道两条路上同时走得风生水起,名利双收。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看看,过去的一年,华为究竟靠什么实现逆势增长?
华为在4月1日公布了2015年的年报。
从整体来看,华为2015年实现销售总额3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从业务板块来看,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大业务收入分别占比59%、7%、33%,而在一年前,这一数据为67%、7%和26%。
从中不难看出,华为消费者业务部强势领跑华为三大业务板块,年度业绩增长高达72%,其中,智能手机全年发货量达到1.08亿台,成为首个年度出货量过亿的中国手机厂商,实现销售收入1291亿元人民币,成为华为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正是如此,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内部市场工作大会上讲话时说,期望消费者业务五年内营收突破千亿美元。
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增长有目共睹,怎么做到的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度势:时刻保持转型姿态,”纵深发展,横向扩张”
相比于小米的风口猪,我觉得华为更像一个长跑者,时刻都在居安思危。
在运营商风口的3G时代,“中华酷联”风头正盛,华为就已经着手从运营商贴牌向大众消费者品牌转型,在痛苦中摸索着如何从B2B定制到B2C模式的过渡。同时,拓展“精品战略”,加大中高端产品的发展力度;提出了“铁三角”概念,强化“渠道、品牌、产品”,走全渠道销售路线。
在互联网风口来临之时,为了应对互联网品牌的冲击,华为及时推出“华为+荣耀”双品牌战略。华为主打P系列、Mate系列等中高端款型,荣耀则用来对标小米。荣耀从2013年12月推出,2014年即实现了2000万部销量的佳绩;2015年发货量超4000万台,仅用半年就达到2014年的销售收入,10个月就完成了2015年全年销售目标,被业内称为“荣耀速度”。目前已进入全球74个市场,成为华为矩阵中最耀眼明珠。
3G时代的未雨绸缪,给了华为在渠道上纵深发展的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策略调整,双品牌的横向扩张,让华为经得起互联网品牌的冲击。
重道:始终秉持”质量赢信誉,信誉得效益”的原则
华为终端秉承了华为公司“以质量为本”的基因,对终端产品的故障率考察标准,都要高于竞品苹果和三星。华为消费者业务部CEO余承东表示,“对华为来说,质量就如同企业的自尊和生命。自华为成立以来,就以‘工匠精神’来衡量产品,追求真正的‘零缺陷’”。
在华为获颁“中国质量奖”当晚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荣耀总裁赵明谈到荣耀在2015年5月前后两次共销毁价值两千万人民币的手机。这种“宁损千万,不留隐患”的气魄,并不是每个同行都有底气做到的。
正是这种对质量的坚持,才换得了华为在全球信誉最好企业的排行。不仅如此,2014及2015年,华为接连上榜Interbrand“Top100”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2016年,获选Brand Finance评选的“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百强”。
精术:用”笨鸟精神”做产品,坚守”以行践言之诺
相比于乐视的生态战略,小米的帝国之念,华为更像一个踏实的理工男,用笨鸟精神做好手上的产品,对每一个产品线都提出高于业内平均水准的要求。
举一个手机按键可靠性测试的例子,为了搞清楚按键的失效模式需要反复做测试,每一次都是以100万次为单位做按键测试;为解决一个在跌落环境下致损概率为三千分之一的手机摄像头质量缺陷,华为会投入数百万元人民币不断测试,最终找出问题并解决。
供应商管理方面,华为和荣耀也有一个非常苛刻的原则,零收一退。十个样品抽检,如果没有发现任何缺陷,这批零件才准入,但凡发现一个故障,这批全部退回去。虽然成本大幅度提高,但这就是华为和荣耀的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