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华为手机几乎把经济学博士逼成精神病了

x

在华为的心声社区看到一个帖子,整篇在控诉华为手机产品有问题、定位有问题等等,码了4000个字,几乎相当于马云的《致股东信》了。从棃花带雨到泥沙俱下,从英文至口语,从售价到战略,从手机至汽车,从爱国主义到种族歧视。

以为这是华为的员工所为,心里暗叹华为的高人真多!

看到最后,结论出来了,就是“华为手机死贵死贵的,还不好用!”哟!居然是一个经济学博士写的。

难怪!快成精神病了,最后也没把手机砸地上。

大家看看!还有点意思。以下为全文:

现在大家都很为华为感到自豪,这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家伟大企业。它的各种优点和牛逼之处就不多说了。单说它最近上市的旗舰手机Mate S,号称要打造第一款国产的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把国产手机带到新高度。

但是上市不到一个月,价格现在已经跌到4000以下了,淘宝上3800左右的现货包括土豪金在内的各种颜色随便买,即便如此销量也十分平淡。这跟当年Mate 7上市以后到处缺货,价格从三千多炒到四千多甚至五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为手机突破4000元的计划看来是出师不利了,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而且,华为这次Mate S上市,有很明显的跟风苹果的迹象,把自己搞的比较low:抢在苹果 6S发布会之前发布,有消息说苹果6S会有玫瑰金,Mate S就也有跟它一样的粉红色;有消息说6S会有压力屏,Mate S就宣传自己有压力屏。

但实际上,迄今为止Mate S并没有粉红色开卖,而压力屏也仅限于传说中最高端的128G。这个128G的机型别说市场上买不到,连媒体测试都没露过面。简单来说,就是实际上没有的东西,为了能借一下6S的东风,进行夸大的宣传。

这种宣传方式当然比小米宣传夏普屏而实际用山寨屏要高明一些。但仍然上不了台面,不是一流知名品牌该做的事。跟风、学习、模仿也都不是不可以,但你得有真东西拿出来呀,对不对?

一款旗舰产品卖的不那么好,对华为来说影响不大。但是,脱离产品实际价值的定价、简单追求突破4000元这个标杆,又用上了比较不上台面的跟风炒作,这些事情凑到一块儿,说明华为手机在短短几年大获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骄傲和浮躁的心态。这对华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当年联想收购了IBM之后,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当了很多年的“民族品牌”,联想高层似乎有一股“怨气”,觉得联想品牌一直不够高端是因为中国人民崇洋媚外看不起国产货,而不是国产货的品质不能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既然有了IBM这个大旗,就可以好好的出一下这口怨气。

当年苹果发布了一款可以装进信封的笔记本电脑,联想也跟风搞了一款一样薄的,定价比苹果还贵。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境内卖的的价格——剔除了税收因素以外,竟然比在美国卖的还要贵。

这个事情说明,联想的高层,心思没用在搞好产品品质上,而是用在定价策略上。这种方式伤害了它的用户,特别是中国用户。所以后来联想经营接连出现问题,多款产品严重滞销,逼得已经退居二线的创始人柳传志从新出山,用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步把联想从经营危机中拯救了出来。

跟联想比起来,华为有一个好,就是在国外卖的比国内贵。所以中国人民特别支持它。这也是华为手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现在为了跟国外品牌比赛谁更“高端”,在品质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定一个超过4000元的高价卖给中国消费者,想着让消费者多掏钱,自己一边多赚钱一边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窃以为是不应该的。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被中国消费者给它“降温”了。

一个品牌的产品之所以能有所谓的“品牌溢价”,是因为它品质好,所以才能高端;而不是反过来,因为它卖高价定位高,所以大家就认为它品质好。前者是市场竞争的现实,后者是一些吃不到苹果嫌苹果酸的心理暗示在做作怪。普通消费者这样想想可以,公司管理层若也是这种心态,那就难免会被市场惩罚了。苹果啊、三星啊这些企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人家确实是有实力。三星虽然借了大屏智能手机的东风,但其实人家在功能机时代也混得不错的,不仅仅是运气好。

至于苹果,那确实是很厉害的。我以前基本不用苹果的产品。但最近用了一段时间已经出了一年的老6P,方才知道其手机确实是好用,不是吹的。以前用了一年多华为的3X,其实也挺好的,没啥大毛病,拍照效果好,音乐也还行。但关键时刻会掉链子,一个是偶尔信号差,通话质量下降;第二个就是GPS导航没法用,搜星根本搜不出来。有一次开车带老家的亲戚去长城玩,路上需要导航找一家新开的饭店,车上的导航没有,就拿手机搜。结果他们的红米很快就搜出来了,我的华为死活搜不出来星。几个手机都开导航,红米不停的说前面左拐右拐的,我的手机死活不说话。真是丢人啊。他们一家三口都用的小米,都坐在车里,都能导航,价钱也不比我的华为贵,怎么就能导呢?

后来我专门测试过,在一个繁星满天的晚上,用步行的方式让我的3X导航,结果显示搜到了三颗星,但是走了四百多米导航上的位置还是一动不动。后来上网一搜索关键词“华为搜星”,才发现这是华为手机的通病,连最高端的MATE 7也不能幸免。导航功能就是很糟糕。当然像我这个3X一样几乎完全不能用GPS,只能用电讯信号定位的情况可能是个案,但搜星速度慢,定位反应慢的问题可谓比比皆是。华为论坛上,抱怨半夜用华为手机导航回不了家的就有好多。还有户外登山,一旦手机没信号了,单用GPS就死活无法定位等等。

在华为论坛上,一般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就会有明显的企业相关ID出来贴一段话,就是要想搜星快,就应该找空旷的地方,打开AGPS辅助等等。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问题是别说苹果了,就连红米都能轻松定位的地方,你华为的手机还要这样折腾,能说得过去吗?

当然我也不是托小米。小米诸如发热、死机等问题也很多,跟华为互有优劣。此外我还用过一些其他国产手机。其实吧也都能用,都能上网。我又从来不玩游戏,甚至连音乐都很少听,所以基本都能满足。想当年诺基亚3310照样用的很开心,现在还挑啥?但国产的手机吧,总是各有各的缺陷,华为GPS不行,小米发热死机,还有的品牌就是录音功能不好用,有时候去开个会什么的,录完音回来一听,根本听不清楚。就是这些用的不太多的功能,刚开始体验不出来,或者偶尔用一次觉得不好用也未必往心里去,但用久了,就会发现确实有影响。华为这个GPS导航其实用的很少,一般都是手机信号定位就够用了,但难免不去参加一下户外活动,难免开车的时候不会遇到车载导航没有的新地点等等,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无法忍受。此外我这个华为3X的系统上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用音量插口拍照的自拍杆不支持等等。这些小毛病平时大家就不怎么在乎,但有时候就是让人感觉不爽。

像苹果,你说它好在哪里,其实也没多强,导航不比小米强,录音不比华为强,音乐似乎也跟索尼半斤八两等等。但是它就是好用,不管什么功能,都能放心用:搜星秒定,联网速度快,信号也强,录音也清楚,拍照听音乐都很不错……拿在手里放心好用。当然它死贵死贵的,而且还不支持双卡双待(因为这个原因我用安卓用了好多年)。三星也贵,但三星的note系列其实用着也比较放心,没有明显的短板。所以如果国产手机定价只有它们的一半甚至更低,市场空间当然很大。但若因此就认为消费者其实是人傻钱多,看见贵的就买,因此自己也努力去搞个高端定价,那么就会失败。

在国产手机中,只有华为是自己设计制造的芯片,这一点很厉害。但正因为如此,要想全面铺开战线跟国外一流品牌一拼高下,才不能着急,得把基础打好。一些细节、一些基础技术没有完全搞定,想着仅仅依靠“市场定位”,还有什么全金属机身,以及漂亮的设计,还有就是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销等,就去拼高端,胜了是偶然的,败了是必然的。像Mate 7出乎意料的火爆,很有可能是当时安卓机里面确实缺乏6寸大屏的全金属机身,苹果的6plus也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一下子就火了。但是火了之后,全金属的、6寸大屏的各种国产手机就都出来了,然后苹果的6plus也大规模开卖了,这股热潮就慢慢消退了。但是华为因为这一款机型的偶然热卖,就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制造4000元以上甚至5000元以上手机跟苹果PK的能力,那么就难免有点急躁和骄傲了。

在小米手机最火的时候,我记得华为的老板任正非讲过一番话。他说,不要学什么互联网模式,亏本卖硬件,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我们做手机就是应该追求适当的利润。这里面的道理是很深刻的。任正非这个人,也一直是以在各种新鲜时尚的潮流诱惑面前能沉得住气而著称的。但我想,任老板这番话绝对不会有“华为的产品应该卖高价”的意思在里面。他这番话的意思,当然是指华为要踏实做产品,要物有所值。这是华为之前做电信产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华为手机部门毕竟很特殊,它面对的是一个非常火热的市场,一个八卦话题很多的领域,跟面对企业客户的程控交换机不一样。在这种火热的形势中,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华为,能不能够保持跟他们卖程控交换机时候一样的冷静理智呢?这是需要华为手机部门高层时刻反思的。

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的成功曾经远远超过现在的华为。但三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呢?差不多就是在S4手机发布之后不久。在那之前它是迅猛发展的。因为之前的S系列和NOTE系列就出乎意料的火爆,所以它也觉得自己可以跟苹果一争高下了。动用了巨额资金进行S4的全球营销,想必很多人都对当年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留有印象。S4的价格也定的很高。我身边就有好几个用苹果的朋友真的换手机换成S4了。但是换了之后发现,其实这个S4并不十分出色,除了跑分快,比廉价的安卓国产手机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年后基本上又纷纷换回苹果去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三星就一路走下坡路了。

还有一个负面典型就是爱国者(aigo)的哥窑相机。爱国者这个国产品牌十年前还挺有名的,出的MP3数码相机都不错。但是它也是头脑发热要拼高端,搞了一个什么哥窑相机,要卖26000一台。但其实就是一台1200万像素的普通数码相机,同配置的佳能也就一千多块钱。但它搞了一个带有哥窑纹路的外壳。因为这个外壳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纹路每台相机都不一样,所以公司就觉得可以当高端相机卖了。结果很快就被市场抛弃,然后这个品牌也就完蛋了。

所以,在技术实力还不过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把价格提供和加强营销去争夺高端市场,其实蛮危险的。当年华晨公司造中华轿车的时候,造到一半华晨的创始人仰融因为政治原因跑到美国去了,结果中华轿车定了高价,因为小毛病影响了品牌形象,现在也没有翻过身来。仰融后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讲:“当时我想定个12万的价格,跟桑塔拉一个价,大家用买桑塔拉的价格买这么漂亮一个车,就算有小毛病他们也能接受。然后我再慢慢的改进供应链,把小毛病都改进了,推出改进车型慢慢涨价。这样这个品牌就能起来。但是我走了之后,那些人不懂,看到车这么漂亮,配置也不错,就定个16万,跟一些更好的合资车一个价了,大家用16万的标准来评价,就会觉得这些小毛病不能忍受,你这品牌形象就毁了。”这里面道理是简单的,但教训是深刻的,有很多企业都在这上面载了大跟头。值得雄心勃勃的民族品牌企业家们好好反思。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华为手机几乎把经济学博士逼成精神病了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