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穿越无人区

130

事情来得很突然。

2004年2月的一天,领导找到我,说你去趟伊拉克出趟差吧。我问:去多长时间?领导说:你先去了再说,说不定就常驻了。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我也没有想太多,说:去就去吧。

穿越无人区

领导给我发了一个出行指南,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飞土耳其安卡拉,再从安卡拉转到一个东部的边境小城市迪尔巴克,然后坐汽车到边境,从那里过边境。过了边境,坐汽车到苏利马尼亚。第二条路线是,飞约旦首都阿曼,然后坐汽车到巴格达,到了巴格达后,再坐汽车。反正就两条路,反正都是从汽车换汽车,因为那个时候伊拉克还没有恢复通航,不能坐飞机。我决定取道土耳其。

出发前和伊拉克的同事联系,何明(当时的代表)在安卡拉,我可以和他一起去伊拉克,和何明商定在安卡拉碰头。沟通完,我当天就出发了。会合了何明,从安卡拉转机到迪尔巴克亚,两个人租了一辆车就向土伊边境开去了。一路上,和何明天南地北的聊着,冬天白天短,这6个多小时的车程竟也似乎从天亮开到了天黑。

在土耳其边境小镇Silopi找了一个客栈住下,这个客栈的主要客人都是大货车司机,设施非常简陋。床板硬硬的,上面铺着一块好像几年没有洗过的毯子,黑白的电视只有雪花点,屋角地上摊着的电暖器也是坏的,都有些年头了。灯光非常微弱,忽明忽暗,更显阴冷。打开水龙头,黄褐色的水滴答滴答的流下来,看来今天晚上就只能合着衣服凑合一晚上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准备过边境。Silopi口岸是以货运为主,沿着边境的公路,延绵不绝爬满了好几公里的大货车。在口岸,来回往返办公室、检查哨所好几次,终于出了土耳其边境。土耳其出境口岸和伊拉克入境口岸距离两三百米,这段路,是禁区,两个国家都不管的区域。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大货车把整条土路压的都是泥。我和何明两个人,或背或扛大箱子,挎着包,一步步地踩过泥泞,到达伊拉克边境。事后回想起来,记忆犹新。讲给朋友们听,他们说,特别有画面感。说实话,这不是电影,这是我们的真实场景。

此后还有一次体验,半年后,陪同客户回国返回伊拉克,领导安排个任务,考察一下从伊朗入境伊拉克的线路。在伊朗、伊拉克之间的禁区,两边的军队都占据高地,在山头上端着枪,看着在这样的禁区,谁都会担心,会不会突然有一颗子弹飞过来。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忐忑的钻过铁丝网,就这样入境了伊拉克,那是后话。

很幸运,没有子弹飞过来,我们顺利的到了伊拉克边境,边境工作人员把我们请进哨所。这个哨所很小,也就几个平方。士兵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杯热茶,是土尔其红茶,不容分说,已经给加了两勺白糖,搅一搅,糖就全部化在茶里。外面下着很大的雪,我们坐在火炉边,一口一口的啜着茶,倍是温暖。工作人员很友好,我俩把护照递给工作人员,喝完红茶,他们把护照还给我们,就让我们入境了。仔细翻开护照看看,居然没有在上面没有章,只是夹了一页白纸,上面写了几个字。就这样我就正式入境伊拉克了,那一刻,还有一点点莫名的兴奋。

在伊拉克学会带兵打仗

我算是最早去伊拉克的几个人之一。当时整个代表处不超过10个人。我们住在两栋小房子里。一栋是市场办公室,一栋是服务办公室。楼不大,是办公住处一体化的,楼下加客厅三间房做办公室,楼上两间房住宿。当时什么都得靠自己,做项目的同时兼做IT,接卫星,部署VPN。网速很低,而且不稳定。VPN起不来了,就登到路由器上面看看;锅(卫星天线)有问题了,自己上楼去调一调。正可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现在公司在伊拉克的行政平台支持已经不错了,但在那时候,根本称不上有行政平台。我们自己打项目,自己照顾自己,十来号当时在伊拉克的兄弟,培养了兄弟般的情谊。

记得有一年过中国春节。大年三十我们去另外一个城市阿尔比勒谈CDMA项目。当时我带着两个兄弟,一直谈到下午四点半,终于谈完了,签了合同。谈完后,我们开车往回走,结果雪越下越大。一路上,代表处兄弟领导们已经开始团年了,给我们打电话,问到哪里了。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不着急。回到代表处,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兄弟们一杯一杯酒的干下去,那种感觉真好。

我们真的像一家人,而不是一群同事。为什么呢?应该说,愿意去艰苦国家的兄弟都不会计较很多细节,他们都是能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人,都有一种江湖豪气,都比较简单。大家在一起,不会拘泥一些小事,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会只想会自己的小日子。因此我觉得,价值观和导向,能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就这几个人,就这两栋楼,没有领导和下级,生活在一起,一起工作,该加班就加班,该打球就打球。大家投标搞几个通宵,领导就去买吃的,亲自下厨。

我在伊拉克的第一个项目,是客户要建的一个GSM网络,第一期1万个用户,包括铁塔、核心网、基站等。客户用的是预售模式,用户先交500美金,6个月后会拿到一张SIM卡。他们用的这种众筹模式,1万个额度很快卖完了。很快,这个客户成为当地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现在已经有3000万用户。因此,华为是和客户共同成长的。

伊拉克是我快速成长的地方。

在去伊拉克之初,我就是一个独立的贡献者,“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每天领导让干什么事情,我就干什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就可以了。但到了伊拉克,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我就必须要带几个兄弟了。到2007年,我就做产品主管,真正意义上的主管。由于我的背景是业务与软件产品经理,做产品主管,转身很大,压力很大。我不能只懂软件,还要懂无线和固网,要跟客户去讲网络设计、解决方案,……。要讲无线基站、网络是怎么设计的,要讲核心网有哪些功能,如何先进等等;要讲2G,还要讲清楚3G。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需要弥补。员工的团队管理也是一个新东西,如何带好这些兄弟。

我很高兴,在每个阶段,我都遇到很好的主管。当时的代表何明、辛文,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给我们提供了做很多的培训和言传身教,包括人员管理的技巧,和客户沟通的方式,项目的运作。特别感叹的是在我们巴格达机场机房由于空调线路问题导致机房内出现明火, 我们手足无措时何明的沉着;周末在会议室的黑板上,辛文给我们根据事情的重要、紧急来做时间管理,根据不同员工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授权或者业务指导的情境领导艺术。

我选择了巴基斯坦

在公司,我一直是响应公司的号召,也不会想很多。那时候公司让我出国,我就出国了。让我去伊拉克,我就去了,公司说往哪儿打就往哪打。

在伊拉克呆了六年。2010年的一天,领导找到我说,你在伊拉克呆了6年了,小孩也要上幼儿园了,不能耽误了小朋友,要考虑换个地方了。想回国,还是继续在海外,你自己考虑考虑。

没想到领导为我考虑那么多。我经过一番考虑,最后选择了巴基斯坦。为什么呢?的确,很多人都愿意去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考虑了一下,觉得去巴基斯坦更好,更有利于我的事业发展。于是我跟家人讲了我的分析,他们也支持我的选择。的确,我的爱人很支持我,在女儿不到两岁的时候,她们在伊拉克随军,是伊拉克代表处为数不多的小朋友,也是当时最小的小朋友。

在巴基斯坦,我发展的也比较好。整个团队的气氛与绩效都挺好的,积极向上。我是综合系统部部长、期间还兼重大项目部部长、解决方案副代表,2011年初后来响应公司号召,转企业业务部长。四年,打项目、拓展客户关系,每天很忙。尤其是企业业务刚成立,什么都要探索:怎么去建立跨文化的组织,融入本地员工和外派员工,融入电信和IT不同思维背景的人员,怎么去开辟市场,怎么去建立渠道……企业业务不像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就那么几个客户,每天见,就搞定了。企业业务是开放的,不停地有新的客户与渠道要见。所以当时我见了很多人,建立了很多的客户关系和渠道,自己感觉很有收获。首先是换了思想。以前我们做运营商,是直销的思路。因此刚做企业的事后,当时觉得什么都能做,我们什么都做,包括电表、路灯都做,但做一个死一个。我们就调整自己,慢慢地建立了对市场的认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思考。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必须聚焦,必须取舍,因此就换了思考。其次换了项目运作方式,更为精细化。巴基斯坦的项目竞争很复杂,必须很细,要有很强的客户关系,很强的项目运作,很强的解决方案,要把每个细节都想的很清楚。

我们一般白天在外面跑,晚上拉项目分析会、投标等,每天都很忙,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十一、二点才回家。我记得父母过年的时候来过一个月,就过年和某个周末一起吃过饭。后来父母说,看到你巴基斯坦过得挺充实的,也很放心,就走了。

在巴基斯坦有很多的项目,有很多机会,是胡主席、温总理、习主席去巴基斯坦鉴签的项目。我们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会带来很多大机会,是一个新的阶段。在传统企业业务行业渠道市场,我们是领导者。我们的渠道很踏实,他们都很愿意跟华为合作。我们的品牌也挺好的,特别是我们签了几个大项目以后。我们也很有信心,能见到很多高层客户,包括部长级别,甚至国级的客户。有一次我被邀请参加一个将军的女儿的婚礼,将军是军委常委,一桌全是将军,也是我们的客户、朋友,这都是公司给我的机会和平台。

我现在是地区部企业业务部副部长,也兼阿联酋企业业务部部长。如果我选择去美国,生活可能会很安逸,但不经过砺炼,不可能有现在的发展。我的太太和孩子,现在也很好。孩子现在海外上学。对我来说,我能给孩子的,就是给她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尽可能地增加她的阅历。而我能给爱人的,则是良好的物质和爱。爱,不分地点,无论是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给予。

十三年的失和得

从2003年7月,我毕业两年后去了海外,至今已十三年了。这十三年,有十一年在艰苦国家。这十三年,发生了很多:完成结婚大事、添了一个女儿、女儿渐渐长大,读书,接受国际化的教育……这十三年,我都是在外面漂着的,在有些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我失去了很多。没跟父母在一起,很多时候没跟老婆孩子在一起,甚至我都开始不适宜国内的方式。但说实话,我觉得我获得了很多。

这十三年,我从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工程师,成长为一个干部,带着一帮兄弟,做着几百万、几千万、上亿美元的生意,和一些国家领导和部级领导交流国家的、一个行业的方向,谈华为公司给客户、给当地国家带来的价值,能当地人民的生活可能带来的变化,那就是一种收获和成就感。

这十三年,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美。我去的都是艰苦国家,可能有危险,也很苦。但只要接受它,然后去欣赏它,就会感觉很不一样。如果我们一定要想正面的东西,否则把自己搞得很苦逼。我也曾跟兄弟们说,我们不能只是为了挣点补助去艰苦地区,这样没有意义,损失的会更多。钱的多少和幸福不成正比,对我来说,只要有个小房子,有家人在一起就够了。

在伊拉克时,有战争,有爆炸,每天还停电,每天供电不超过6个小时,我们有个很小的油机自己发电,只能带个电风扇。客厅里有一套沙发,不分领导、同事,四个人就围着这个吊扇,在客厅的沙发上睡觉。有时连小油机也没有了,只能睡楼顶。伊拉克的夜充满了吵杂,四处的油机轰鸣,黑鹰、Apache直升机执行任务,天上飘着美军的监控热气球,还有蚊子嗡嗡嗡,入夜是很困难的。想到有兄弟般的情谊,想到我们拼尽全力地做项目,自己技能有所GET,就感觉很充实,很快乐。

在伊拉克、在巴基斯坦,我都愿意去体验本地的风土人情。在当地宰牲节期间,我一个人背着背包,到巴基斯坦北部旅行。北部风景很漂亮,有6000多米高的雪山Nanga Purbat,也有冰川Passu Glacier。我住到Hunza山顶的Guest House,早上5点出发,翻过一座山,来到山谷中间的一篇绿荫,四面都是皑皑雪山,雪山坚韧挺拔,傲然屹立在眼前,感觉从天上泼下来一样。这里民风很纯朴,当地人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吃杏干,给我倒水倒茶,很热情。再往里面走,是堰塞湖。2010年之前这里发生过一次地震,山崩了,落石就把那里曾经的河道堵起来,水位提升了170米,形成一个湖。湖面很大,延伸了十几公里。湖底是原来的公路,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喀喇昆仑巴基斯坦境内809公里,牺牲了600余人,接近一公里一个人,是人把路一里一里铺出来的。在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的中国烈士陵园,埋葬着88位在喀喇昆仑公路建设中遇难的中国工程人员。正所谓,没有牺牲,就没有成就!

有人说我有点傻,也有人说我有情怀。当时待在伊拉克,是一种很朴素的理想。一是华为正在走向海外,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个更激励我的,是一种情怀。华为是这么多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海外比较早的,很多事情,没有经验可以参考,也没有人可以让我们模仿,只有靠自己摸索,去探索。未来还会有很多很多高科技公司走向海外。如果我们的摸索和探路,对其它的公司有帮助,而我又作为探路者中的一员,何尝不是一种贡献?这种情怀一直在激励我。

我们能有今天,是靠点点滴滴一步步走来的。从被客户的拒绝,到接纳,到被需要。从不为所知,到现在强大的品牌,我们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投机取巧。我很高兴,我能通过自己的点点滴滴,为公司创造价值,为家人带来物质,这就是我的得。除此之外,一切的痛苦和磨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穿越无人区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