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华为技术实力就是炮弹

华为考察

139

 

曾经仰望的神 

2008年10月,我踏上了第一次出国参会的旅程。一切都很新奇。

会议地点位于爱丁堡郊区安捷伦的工厂,会场像个教室,坐满了金黄头发的洋人,前面坐着主席和秘书,大家很有秩序的举手发言,相互间传递全场唯一的一个无线麦克风。

听了一会儿,发现其实近百人的会场,经常发言的就几个人。E公司和N公司代表人数众多,都是十多人的团队。E公司的人有王者之气,词锋犀利,胸有成竹,每每讨论到关键问题,会讲“我们公司已经有了详细的研究,你们等着看结果吧。”N公司的人和E公司差不多,也很自信牛气。

会上还有一个人让我特别关注——Q公司的标准代表。Q公司只有他一位代表,但是他却覆盖了所有议题,花白的头发,一双锐利的眼睛躲在镜片后面,说话很轻,总是慢条斯理的。经常在休息的时候看到他独坐在那里,其他公司的人会陆陆续续地找他探讨。他还有个特点:总是让别人先说,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忙着提问,但是一旦他抛出问题,整个讨论都有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对于第一次踏入会场的我来说,这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群人构成了这个标准组织:有着明确而成熟的规则和流程,所有的标准代表都依照流程,提交文稿,争论,妥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进而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
140(标准会议会场)

菜鸟的煎熬   

华为刚刚进入这个成熟的社区,困难很多。也可以说,融不进去。

第一关,居然是语言关。那时候,我们这些标准代表多是国内大学毕业的,没留过学喝过洋墨水,虽然学了20多年的英语,读写还马马虎虎,但真正要靠英语来交流,并不容易。那些外国公司的代表,来自世界各地,操着各种口音,每个人还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英语也不标准,一开始没适应,要听懂他们说了什么,还真得下点功夫。

技术上也有差距。还记得一次会议中,碰到某个公司的代表,他跟我说:“你这篇提案,是我到目前为止读到你写得最好的一个”。当时,我还真以为别人是在夸我,但接下来,他就开始了点评,说这个有问题,说那个也有问题,结论就是其实也不怎么样,他前面的夸奖就是为了后面的批评做铺垫。当时挺受打击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的确就这水平。

上面这些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当时最令人沮丧、最受打击的是“不受关注”,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没有存在感。别人无论是宣读个文稿,还是表达个观点,都会引发大家热烈的讨论。而等我们宣读完文稿,总是一片安静,没有任何人回应或提问。在茶歇的时候,外国公司的代表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而我们则被冷落在一边,被无视,仿佛我们属于另外一个隔绝的世界。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那种煎熬。我们就像永远考不及格的“学渣”,远远的望着这些“学霸”自如欢快地交流,而我们只能旁观,甚至走路都要沿着墙角走,谈不上有自信,更谈不上在标准上掌握话语权了。

但我们知道,我们不甘于这样被无视。华为要想在通信领域建立影响力,走向世界,在标准上建立影响力是必经之路。我们这些人必须过这关,打进这个组织,融入这个组织,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内外兼修。内功就是技术实力,在标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创新技术来,这是硬功夫。外功就是标准推动,光有好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在国际标准上推销出去,为整个产业所接受和广泛使用。

与“差不多”决裂        

为了快速提升内功,早日融入标准组织,快速构建技术能力,公司从2008年起加大了对3GPP标准的投入,部门来了好多具有丰富研究和标准经验的技术专家。与这些“明白人”一起工作,我们这些标准“菜鸟”不仅仅在技术层面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意识层面也得到了升华,做事更认真、更严谨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提升技术的第一步,是从建设一个足够强大的仿真平台开始的。就像设计飞机,需要搭建风洞;研究核物理,需要构建粒子对撞机一样,我们需要完善性能仿真评估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工具,我们才能更好地定量论证新技术可以带来的好处。

这个思想给我们带来的是震撼。在起步这么艰难的阶段,以前只知道埋头读协议,确实没有想过,还要花费这么大的投入来建立仿真平台。何况在当时的能力范围内,能不能把这个平台建立起来都是个问题。

记得当时部门所有的人挤在北京上地的一个小会议室里,专家在白板上画着曲曲弯弯的流程图,然后指着白板对大家说:我们要在两个月内,做完这个。大家听完,齐声“啊?!”。当时看上去,就凭我们这些菜鸟,真是有点天方夜谭。从那天起,在技术专家的带领下,我们这群年轻人,对陈旧的仿真平台开始了改天换地般的改造。

口号是高大上的,目标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但是具体的工作却是枯燥的。仿真平台最核心的,是要做大量的验证工作。几十页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参数列表摆在我们面前,具体工作是以0.1码率为步长,从0.1到0.95,一个码率、一个码率的校准译码器的性能。加上不同的调制方式,总共需要仿真850条曲线,并且每条曲线有几十个不同的信噪比点。我们每天坐在服务器前,盯着并行运行的十几个程序,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我们最终严格地按要求仿真之后,的确发现了不少问题,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说实话,如果没有严谨的一步一步的验证,把这些带着问题的技术拿到外面,只能砸华为的招牌,被别人鄙视。由此我们深切感受到严谨和认真的重要性。

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很多很多类似850条曲线一样扎扎实实的工作汇聚在一起,为仿真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华为自己的功能强大的技术评估平台落成了。在这以后,咱们也可以在标准会议上很牛气地说:通过仿真对比,方案A比B在什么什么情况下,好多少多少。因此,我们提交的文稿越来越言之有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41

技术实力就是炮弹           

仿真工具的完善只是一个起点,若要真正雕弓天狼,还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技术。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标准组织在雅典开会,前来“督战”的公司领导跟大家说:现在我们不缺有竞争力的产品,不缺市场,但缺有华为Logo的新技术。    

彼时,华为无线已经加大全球研究团队的部署和投入:在北京、上海、瑞典的Kista高科技园区、美国的德克萨斯、加拿大的渥太华,都建立了技术研究团队。多年的技术投入积累,大量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汇聚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研制出一枚又一枚重量级的“炮弹”。

2010年,在4G领域,华为成功地推广了标志性的多模基站技术,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让客户能够便捷地实现2G、3G、4G不同制式的切换,让全球的手机用户都可以自由地接入无线网络。多模基站技术的推出,迅速成为行业主流。

2013年9月,在亚太电信联盟会议上,华为首次提出了聚合使用非授权频谱技术(即全球免费使用的频率资源)。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免费使用非授权频谱,对于老百姓而言,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更快的上网速率。

也是在2013年,华为推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进入新的物联网行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窄带宽、广覆盖、低成本的新空口技术,用于无线抄写电表、远程医疗等等业务。

4G已经走了一定的程度,5G的技术看上去还需时日,怎么让老百姓享受更新的技术带来的通信便利?从2012年开始,华为已经开始思考延长和提升4G的断代技术,它可以帮助行业内的企业根据新的断代,更好地规划、生产、销售和维护无线通信产品,广大用户也会因此享受到更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研究、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最新的断代技术4.5G,并和行业伙伴一起正式定名为TE-Advanced Pro。2016年4月份,在墨西哥会议上,我得到了一件由华为推动成功的4.5G品牌 “LTE-Advanced Pro”字样的T恤,穿上它,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4.5G技术的催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第一次,华为以主创者的身份,定义新的标准。

正是一个又一个有着华为Logo新技术的重量级“炮弹”,让我们在标准领域的战场上,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制高点的较量           

 

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让我们这些标准代表的腰杆越来越硬了。作为冲在最前线的标准代表,我们的目标从未动摇,就是把新技术写进国际标准,推广到整个产业。为了赢得这场知识产权的竞争,大家拼尽了全力。我们站在强大产品的肩膀上,在学习中进步,在战争中积累经验,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

在2011年台北的会议上,我们第一次成功推动了一个议题。这次的议题已经历经半年的反复讨论,本次会议将是最终一战。我们从产品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支持,经过研究提出了详实而可信的分析,争取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我们和X公司的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主席问,除了X公司,还有谁反对?原来表示反对的另一家公司,也改变了态度表示中立,最终X公司宣布愿意接受多数公司的意见。这次会议,不但收获了一次胜利,更收获了自信。这次会议后,大T开始认可我们的能力,同意后续进一步的合作。在坐电梯的时候,F公司的代表跟我说:You are better and better(你越来越好了)。

2012年2月德累斯顿,我第一次获得了主持分会场的机会,并得到了主席的首肯。

2014年6月法国,我第一次参加3GPP全会,第一次推动立项成功。

2015年8月北京,我有幸当选标准组织的副主席。几年前,标准主席职位还是空白,而如今华为有多达90名资深代表在3GPP(最重要的国际无线通信标准化组织,承担GSM、UMTS和LTE技术、5G及后续演进版本的标准化工作。)、ITU、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担任主席、副主席等职务,直接推动标准化进程。

我们在标准领域,从2G的旁观者,到3G的跟随者,已经成长为4G/4.5G的参与者和引领者,正是因为我们持续聚焦,不断投入,今天才能站在标准的制高点上。

5G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华为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雄心,投身于5G的新征程。如今,我们已经站在标准舞台中央,相信一定能够对世界有更多贡献。
142(RAN1团队活动现场)

 

标准代表:指代表公司参加国际标准组织会议,通过提交技术提案、参与行业讨论等活动制订通信标准的技术人员。他们一般会代表公司发表技术和产业观点,并与领域内专家深入研讨,最终讨论形成行业一致的通信协议和规范,对促进通信产业发展做出基础性贡献。

参观华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华为技术实力就是炮弹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