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今年频频闯入公众视野。从3月为华为站台,到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任正非坚信创新之路很有前途,未来中国会崛起更多大产业。、
曾经鲜少露面的“中国最神秘的商人”任正非,今年却频频闯入公众视野。从3月份在巴塞罗那通信展上为华为站台,到风传网络的机场等车照,再到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更破天荒的接受新华社3小时专访。这一系列的一反常态的举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有许多对华为未来发展猜测。但任正非坚信创新之路很有前途,未来中国会崛起更多大产业。
今天,我们就帮大家剖析一下任正非与他的“帝国”华为的非比寻常的“理论创新”之路,或许广大的小企业的掌舵人也能从中捕捉到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
任正非对中小企业的3点忠告
由于人工成本的日趋上升,珠三角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东南亚,任正非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他认为“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创业小公司要想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任正非认为,必须遵循三点原则:
1、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
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能去讲太多的方法论,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
2、先在一个领域内做好。
每一个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零部件未必都是“高科技”,也有很多“低科技”构成,这为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另外,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任正非说。
3、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
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每个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实现不了,如果抱着一种努力创造、缓慢健康成长的心态,每个人的满意度就提升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任正非与他的“帝国”华为的非比寻常的“理论创新”之路,是否有学习效仿之处。
一、神秘的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在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由于家中生活贫困,加之兄弟姐妹多,一日三餐都是“配给制”。大学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他通过刻苦自学3门外语,还有数学、物理、哲学等,顺利完成了学业,这也成为了他日后成就辉煌事业的基石。
毕业后的任正非当了兵,但1983年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1987年,因工作不顺利,任正非离开工作岗位。
1987年,任正非与5个同伴集资2.1万元,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从此开启了一段中国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二、华为创新第一步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的小公司,华为是如何成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呢?
1989年华为通过从香港代购“程控交换机”给国内电信公司,从而转到了第一桶金。当其他同类公司纷纷效仿之时,任正非意识到这并非企业发展之大计,于是迅速转型,开始自主研发产品。
可以说,他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让华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走在了行业前列,同时也开启了华为的创新之路。
三、3大要素成就华为传奇
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坏境形成鲜明反差,近年来华为却在海外开疆扩土,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究竟是什么因素早就了这段商界传奇?
1、坚持只做一件事
华为走过的这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研发投入近600亿元,市场服务投入500亿元到600亿元,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华为并没有动摇过。任正非认为,不能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
在上市问题上,任正非的态度也非常坚决,他认为如果上市,由于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巨大利益的驱使,股东便会迫使华为横向发展,也不能攻入“无人区”,这与华为的发展方向相违背。如果要深度发展,必然不能上市。
2、先进的企业管理
据了解,华为每年投入在聘请管理专家的费用高达上亿元美金。在任正非看来,这笔巨额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他介绍说,“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3、有理论基础的创新
在创新问题上,华为有其独特性,“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任正非认为。
四、华为的“理论创新”
走过了28年的华为,在创新之路上究竟有何不同?能让它傲立行业最巅峰?
作为华为的“领航者”,任正非认为,与“技术创新”相比,“理论创新”更为重要。技术创新可以推动公司的发展,并不能成为一个大产业。“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
从华为的经验来看,它在世界资源聚集地建立了20多个能力中心,而这些能力中心的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将华为推向了世界领先的位置上。任正非认为,“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
据此前报道,华为目前在海外的能力中心聘请众多外国专家,“2012实验室”现在有700多位科学家,今年会到1400多人。
“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因为他写的方程也许连神仙都看不懂,就像爱因斯坦一百年前写的引力场方程,当时谁也看不懂,经过许多科学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终于证明理论是对的。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任正非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