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再造华为:《华为基本法》,抛弃还是继承?

131

不论是进化狮子向上游产业发展,还是要进化为绵羊向下游产业延伸,都是远离在通信设备供应这个老本行。特别是2010年底华为启运云战略之后,华为要抛弃《华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说法在网络上传播。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华为决定抛弃《华为基本法》,更多的证据表明华为在不为优化和继承《华为基本法》。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下华为为什么不会抛弃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首先明确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目标: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是包括任正非等创始人在内的全体华为人的梦想,这是自华为创始之初就播下的种子,这一个目标是不可能改变的。

华为在总结其价值观的时候认为,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华为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华为行为的准则。在描述华为技术成就的时候称,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华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不可能改变的。

华为基本法这样描述对员工的看法: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员工是一个组织的基本构件,但只有那些认真负责、有效率有产出的员工才是推动组织进步的动力,组织领导的一大任务就是将全体员工都转化成认真负责、对组织成长产生正向推动的组织成员。华为的这个规定,充分承认了优秀员工的作用,承认了能力的价值。在1997年的中国,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将优秀员工定义为公司的最大财富在观念上已经领先。华为承认并尊重员工的贡献,但并不迁就“老臣”,那些倚老卖老的员工在华为是不受欢迎的。这是华为持续成长、保证公平、不断吸纳新生力量的保证。这是华为创业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也不会改变。

基本法规定,修订的过程贯彻从贤不从众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在管理者、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基层干部中推选出10%的员工,进行修改的论证,拟出清晰的提案。然后从这10%的员工中,再推选20%的员工,与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一同审议修改部分的提案。并将最终的提案公布,征求广大员工意见。最后,由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优秀员工组成三方等额的代表进行最终审批。

在产业界定上,华为基本法有这样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最初含义是,华为认为自己是一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服务的是电信运营商,而信息服务业是运营商的地盘,华为不进入,就是为了防止与电信运营商发生业务上的冲突。因此,在国外,华为经常遇到电信私营化的机会,但华为都没有参加。事实上,如果华为进入了信息服务业,由于是自己的网络、卖自己产品时内部就没有压力,在短期内,华为肯定可以实现销售上的大幅增长,但是,由于没有了更多的市场压力,华为对优良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理解也会淡化,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也会推诿,这样企业必死无疑。

华为将自己严格定义为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是希望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以免分散资源。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华为制订了在通信产品上全面发展的计划,以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目标,提升低成本的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华为在电信设备制造领域几乎发挥到了极致,推出了全线产品,基本上覆盖了电信设备的方方面面。

华为紧紧围绕电子信息领域来发展,不受其它投资机会所诱惑,树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设想,为客户服务。华为从创业到现在,紧紧围绕着通信,后来扩展到信息。深圳经历了两个泡沫经济时代,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票。华为公司在这两个领域中一点都没有卷进去,倒不是什么出污泥而不染,而是始终认认真真地搞技术。房地产和股票起来的时候,华为也有机会,但华为认为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的世界,不可能是这种泡沫的世界,所以不为所动。

把自己的目标定位成一个设备供应商,这在华为基本法草稿的讨论过程中争论很大,最后被肯定下来,是因为只有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完成无依赖的压力传递,使队伍永远处在激活状态。任正非预测,随着信息服务业竞争的激烈,以后卖设备会比现在困难得多。华为明确自己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就迫使自己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否则就很难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会受到其他环节的批评。通过这种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可以使华为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显然,华为实际上是想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希望通过背水一战把自己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

但是,我们知道,天下无不变法则,尤其是对于产业领域,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的发展进行选择,在产业上,企业只有阶段性的固化,很难做到永远与某些产业保持距离。世界500强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经历过产业变更,谁能想到,今天的电信巨头诺基亚曾经是一家造纸厂?

从这个角度看,华为可以在5年、10年, 甚至更长时间内保持目前的产业界定,但是,以后的产业选择如何,还真的很难说。因此,华为基本法对产业的界定可能会有突破。

但事实上,任正非早就预料到了这种产业转移。在广东省邮电管局与华为公司共建广东省商业网框架协议及共建“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致辞中,任正非预测,信息产业会是21世纪里面最重要的产业,全世界都已经非常关注这个产业,中央关注两个产业:一个信息产业,一个房地产产业(微利房)作为中国支柱的两大产业,中国选择信息产业是有希望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信息产业的发展,使未来软件和硬件的比例可能会是9:1,从现在的8:2上升到9:1,芯片的设计水平会越来越高,软件的容量会越来越大。中国是一个最大的软件资源国家,中国人口多,但如果把中国人口多,变成中国人才多,那么中国就很有竞争实力,参与未来世界信息产业竞争。

虽然,作为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是以硬件制造著称的,但实际上,华为同时在提供设备运行的软件系统,且自主开发了多种具有世界水平的芯片。华为在软件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至于以后软件是否会独立成一个单独的产业,肯定要看将来的具体情况了。

此外,由于基本法里有很多涉及到技术、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细节性条款,如第七十九条,华为质量目标有一条是“产品运行实现平均2000天无故障”,也许,随着华为的技术进步,以后可能会修正为实现平均5000天无故障。

总之,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对华为10多年经营实践的理性分析,是对华为取得阶段性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其实,华为基本法可以归结归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实事求是了,什么时候就不走弯路,否则,就会遭遇失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再造华为:《华为基本法》,抛弃还是继承?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