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上下同欲者胜!文化建设的“五字诀”

385

此今晚的分享和企业文化有关。

 

  • 问道——企业文化的系统认知

 

1.企业文化三问

互联网时代增强了企业“管理的不确定”,增多了“不确定的管理”,企业管理逐步由具体到抽象、由科学到艺术、由制度到文化。在我看来,现实中有些老板及管理团队对企业文化“看不上、看不懂”,导致企业文化“没有轮廓就没有方案”;有些老板及管理团队对企业文化“看不清、做不好”,导致企业文化“没有结构就没有结果”。

企业文化是什么?

很多人企业管理者都会有纠结: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要知道企业文化是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然后才能去实践、去完成。

被誉为“企业文化之父”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教授沙因,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的,并且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他强调,一种组织文化是“好”还“坏”,是“有效”或“无效”,并不能单从文化本身进行评判,而是要结合文化所存在的组织环境。

实际上,我们可能无须用学术的意义去定义企业文化工作。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企业的薪酬福利较高、办公环境整洁优美、某些制度规定比较科学实用、企业内刊做得有品位、企业活动搞得丰富多样、老板人品值得信赖等,都认为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有用吗?

还有一种声音:企业文化有用吗?我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本身规模不大,老板对企业文化“看不上、看不懂”,导致企业文化“先天无用”;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具备一定规模,但老板及管理团队对企业文化“看不清、做不好”,导致企业文化“后天无用”。

这两种情况都是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前者是无知,后者是未知。就像一群人爬一座山,有些人压根就不愿意去爬,有些人尝试了却没找到路径,最后这两种人都说爬山没有意义。

企业文化像空气的生态,在缺氧或者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势必危及生态中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应是企业组织体存在的基本元素,也是最后一道生命防线。如果说,人的归宿是精神追求,那么,企业的归宿应是文化修炼

企业文化怎么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来自西方,怎么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把企业文化做好?作为一名管理者,我经常想起德鲁克的一句忠告:中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因此我写书时,努力从“外为中用,古为今用,中学为体”的思路出发,在立意上,以“道、法、术、器、势”传统智慧作为剖析和构建企业文化的理念纲要;在具体方法上,延伸出16 条路径,分别剖析“问道、寻法、正术、善器、顺势”的企业文化意义并形成认知结构。

“道”是观念认知,“法”是路径方法,“术”是技巧手段,“器”是工具载体,“势”是情境状态。五个层面有递进、有融合,分别回答了企业文化“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简单来说,在沙因“四层次”理论基础上,可以将企业文化的建构分为“认知、方法、技巧、工具、情境”五个层次。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认知结构,相较于平常所说的“道和术”,我认为“道法术器势”这一结构更加立体,更加实用。

 

2.企业文化的源头

 

道法自然。道,是本体,是规律,是道理,我们必须问道、知道、守道。所谓文有文道,武有武道,商有商道,企业文化亦有企业文化的道。

我的一种根本认知是,我们需要用一种生态思维来认知企业文化,就像认知生命所依赖的空气一样。在企业文化的生态圈里,员工是草,管理者是花,老板是大树,HR是园丁精灵。另外,我们谈“企业文化”还不能脱离“企业”,必须基于企业谈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势必和企业这种组织形态强势相关。那么,企业文化的源头究竟是什么?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国家处于工业化大发展阶段,企业更关心的是投入产出的问题。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科层制管理引发了一系列管理实践应用。到了20 世纪30 年代,著名的霍桑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的关注。而在1943 年,马斯洛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一理论把企业中“人”的需求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今让企业的管理者念念不忘。

这些理论的管理实践,直接推动了企业分工的秩序化、成员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从而激发出企业文化的原始力量——制度化。持续的制度化就成了企业文化的源头。这是因为,制度来源于人,又作用于人。

 

3. 企业文化之大道——上下同欲者胜

当企业开始制度化的时候,组织产生了超越个体能动性的力量,就有了生命力。因此,制度化赋予了企业的组织特色,也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源头。

基于企业文化的生态,基于企业组织形态,谁在影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谁有关?是谁的事情?现实中需要共同面对思考。

企业家是一面旗帜;有风才能把旗帜飘起来;管理者要身体力行;HR要助人自助。企业文化一个大道:上下同欲者胜。

 

  • 寻法——企业文化的落地应用

 

什么是法?法是路径,是方法,是机制,甚至是规章制度、标准方法等。企业文化的“寻法”,就是探索企业文化应该怎么做?企业文化的机制是什么?尤其是HR如何发挥企业文化协同作用?

企业文化工作往往归口在人力资源部门,至少说,HR 绕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绕不开HR。更多的HR 懂得“务实”,如在人力资源“选、用、育、留”等专业领域做得非常精通。其实,HR 还要懂得“务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工作结合起来。换言之,企业文化工作要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中。

因此,企业文化之“法”的认知结构,可以分为五个模块:重视招聘——宣导企业文化;做好培训——激活企业文化;管好绩效薪酬——调和企业文化;协同员工关系——沉淀企业文化;构建机制——融通企业文化。在此重点分享第五模块的内容,包含五个部分:指挥机制、计划机制、应用机制、协同机制、导航机制。

  • 指挥机制

关于指挥机制,回答的是“企业里谁在做企业文化”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但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基础的指挥机制,就缺了桶底。俗话说,一切行动听指挥。企业文化的创建,必须依赖于统一指挥的组织机制。企业家就是总指挥;企业文化委员会可以理解为总参谋;企业文化部就是现场指挥。结合企业实践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给企业文化进行组织赋能?有没有指挥机构?

  • 计划机制

第二个机制是企业文化的计划机制。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方向指挥,还要规划部署,按照计划逐步实施。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前提——企业文化调查诊断。没有诊断,不知其情,如同战争没有情报,没法制定作战计划。

要做企业文化调查诊断,可以从“望闻问切”入手。

望,指“观气色”。比如看企业环境秩序、整体装饰形象、员工活动设施、员工工装、员工精神风貌、社会公益活动内容、团队活动内容、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计划模板、会议纪要、PPT模板、企业内刊、企业文化墙、企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订阅号等。

闻,指“听声息”。比如积极听取企业的民意反映、员工以及家属的心声、客户的评价、合作伙伴的意见、企业会议的精神等。

问,指“询问症状”。比如通过主动询问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对相关问题的意见或态度,比如对某件事情进行360度调查访谈,比如分别对高管、中层、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等。通过各方询问,最后对反馈进行“拼图”,可以有效调查诊断企业文化。

切,指“摸脉象”。比如通过实施管理干部意见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组织温度调查问卷、企业文化专项调查等科学的方式获得相关信息,这是一种相对系统的科学测量手段。

  • 应用机制

企业文化的应用机制分为四个层面:造共识、做考评、抓细节、广传播。比如说考核,老话说的好,人们不会做你期望的,只做你考核的。

抓细节,的确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魅力。比如洗手间配置手纸、洗手液;办公楼设置母婴间;给员工发放离职感谢卡等。

  • 协同机制

企业文化的协同机制,可以分为七个层面。首先是组织协同,其次是战略协同。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很多。比如华为“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永远不进入主行业以外的行业”的投资战略,倡导的是“奋斗者文化”;万达在2012年发布了“把文化与旅游产业培育成核心支柱产业,并实施跨国发展”的战略新定位,目标是培育“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第三是产品协同。这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苹果的产品追求:简单、自由、时尚、创新,这与其公司力求创新相吻合。第四是服务协同,海底捞的服务文化是这一层的例证。第五是制度与文化的协同。以海尔为例,发展30多年以来,1984年海尔的制度仅仅有13条,充分说明“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第六是流程与企业文化协同,其根本意义在于,用企业文化的影响去弥补制度的功能缺陷,正如惠普一位经理人所说:你可以将马牵到河边,但却强迫不了它去喝水。第七层是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协同。

  • 导航机制

企业文化的最后一个机制是导航机制。有很简单的一个落脚点,就是要编制企业文化手册,即规划纲要。

 

  • 正术——企业文化建设的“三术”修炼

 

术和法,有一点点容易混淆。在企业文化创建中,要真正塑造出企业文化的灵魂,需要一种“传神术”。在中国功夫片演员里,与李小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人相比,王宝强的功夫“传神术”就显得不足。而企业所谓的正术,就是这样一种类似于中国功夫标准的修炼。精气神要合二为一,准确靠外在的动作、眼神传递出来。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上面讲的5个机制,作为“法”;而企业MI-VI-BI这3个方面,则作为“术”,西方的CIS体系,竟然可以对应我们中国功夫的“发于心,出于形,得于体”!东方智慧,的确博大精深。

心术,包括了企业理念体,比如结构、风格;也包括企业哲学体,比如阿里巴巴的武侠文化,华为的动物哲学。

形术,就是企业的标识、色彩、环境视觉、口碑等方面。古语有云: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企业文化的“心术”和“形术”,二者之间也有这种关联,企业文化也是“相由心生”。

体术,则包括了企业权责体系、管控体系、员工行为体系。

 

  • 善器——企业文化的生命机制

 

很多企业管理者指着墙上的标语说: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很多人拿出内刊说: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其实,这些不过是个器物!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里的“器”,是器具、器材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可理解为“善事者,必先善器”,说的是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必须将各种工具进行良好的运筹使用。

对企业文化创建工作来讲,犹如坚守巩固一块阵地,需要各种工事之器、攻击之器。事实上,每家企业都自然有一块企业文化阵地,但只有将各类企业文化“器具、武器”有效运筹的“善器者”,才能够有效地创建企业文化,从而成为攻守自若的强者。

 

1.企业刊物

企业文化的器,首先是刊物,包括内刊杂志、品牌读物、企业文化案例集等。《Furrow》全球40多个国家发行,累计200万读者,成为农业领域中的权威品牌读本。《万科周刊》锁定了读者群,很多社会精英阶层正是通过了解杂志建立了信任感,从而购买了万科的房子。《今日用友》目标读者定位成商业组织、非商业组织的CEO和CIO,获得了良好的客户关系。

IBM每年发布大量的“全球调研报告”“行业洞察报告”“白皮书”“成功案例”等定向读本,同时开通了IdeaWatch电子订阅服务。IBM用更广泛、更专业的刊物组合,在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及移动能力领域,形成了业界权威的营销效果。

英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Publishing Agencies)运营总监朱莉亚·哈奇森(Julia Hutchison)表示:平均而言,每个消费者花费25分钟阅读这些品牌杂志,这是与品牌一起度过的25分钟,要让读者的阅读时间得其所值。

企业历史中的经典,必须记录下来,沉淀下来,传承下来。比如《企业文化案例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篇章:编制语、董事长寄语、愿景篇、使命篇、核心价值观篇、理念篇、情怀篇等。万达集团每年编制的《万达故事》,分为大事篇、成长篇、作品篇、公益篇、生活篇。

2.企业自媒体

企业文化之器,还包括企业“新华社”、自媒体。企业可以借鉴新华社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利用各种文化刊物,结合内部广播台、内部TV等载体,打造一个企业内部的通讯中心,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发展的协同作用。企业的“新华社”,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文化立意,可以实现舆论导向、目标传递、凝聚团队、展示形象的积极作用。

自媒体,包括微信订阅号、微信群等等。当然,这一切媒介,最终是为了文化传播,只有传播的文化才是有生命的。

 

3.企业活动

企业文化之器,还有一个层面是企业活动,企业活动的策划要从人的生命周期考虑。我们可以排列组合,策划出不同的企业文化活动。

• 企业刊物是静态,企业活动是动态;

• 企业刊物的对象显得被动,企业活动的对象显得主动;

• 企业刊物留下的是记录,企业活动留下的是记忆;

• 企业刊物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企业活动带来身心兼修的体验。

• 内部活动鼓舞士气

• 外部活动凝聚人气

 

  • 顺势——企业文化的人文趋势

 

历史如大江大河,顺势而流,滚滚东去。顺势,就是顺应趋势、顺应潮流、顺应情境,犹如上善若水。

2014 年《财富》世界500 强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让我们振奋的是,中国企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速度,为中国经济撑起了腰板。同时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国企业界,依然将美国、日本的管理思想奉为上乘,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足够的示范意义。

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宏观上,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文化的进步将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微观上,各类企业需要顺势而为,修炼文化管理,谋求做大做强。可以说,对很多企业来讲,是时候重视企业文化了,企业文化建设要顺势:

• 《道德经》:道生之,地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 《孙子兵法》:激水之疾 ,至于漂石者,势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

• 韩非子: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不载于势,则功不立,名不遂。

当然,企业在顺势而为的过程里,不能忽略企业文化的本质。对此,我的观点是,人文本质的重要文化导向就是倡导自由的文化、幸福的文化、爱的文化。爱,是情感之首,爱,是企业文化的至高人文意志。

最后,我们还要谈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强调国家文化软实力时,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结合企业,我认为事同此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要大展手脚,可以基于这三点发展提升。

• 自己是根本。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奋斗史、文化史和先进性。

• 拿过来。长期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华文化对外来西方文化的基本策略。

• 走出去。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企业文化、积极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现的正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是文化的真正原点。平凡的企业家,以自我为唯一原点;优秀的企业家,坚定自我,同时以员工为原点;卓越的企业家,不忘自我,心系员工,同时追求人类的道义。上善若水,对一个企业来讲,回到真正的文化原点,就拥有了水的智慧。水积于道,且顺势而为,最终奔向大海,获得大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上下同欲者胜!文化建设的“五字诀”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