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能在故纸堆及其各种演绎的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场景。个中种种故事和结局,告诉我们这么几个作为管理者所可能遗忘的事实:
排兵布阵,元帅可以稳坐中军帐,但各种先锋官、副官等,则需要冲刺在前,而更基层的将士却需要拼杀在一线,而在更前端,那些能在中军帐指点江上的的元帅们,同样有许多是从“跟我上”的战场拼杀出来的。
在企业也一样,相对于董事会,总经理是执行者,相对于总经理,销售总监、市场总监等各位高管们是更偏重执行的执行者,相对于他们,中基层的管理者们,更多的就需要直接执行相关的具体事务了。管理者职级越往下,就越需要拿出“跟我上”的动作。
“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的俗语尽管宣扬的东西或许有些不正,但话糙理不糙,其间表达的意思不外乎还有:一起过命打拼过的“兄弟”才更能两肋插刀、义无反顾。
作为管理者而言,每个人都带领着一支或大或小的团队,要让自己的这帮“兄弟”能够领会自己计划或事项的要旨,能够清楚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能够按照自己所设想与安排的去拔掉一颗又一颗钉子,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我们,相信我们,挺我们。而要达成这些,现在我们就不妨回想:是不是那些曾经和自己一起拼杀过的下属们,更具备良好执行的能力?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职业经理人从一个企业空降到另一个企业的时候,总想着带几个自己可信赖兄弟的重要原因。
团队要有执行力,往往对应着管理者要有领导力。而关于领导力及其执行力,江湖上一直流行着种种说法,其中一种即是:三流的管理者靠职务权威去推动执行,二流的管理者靠下属们对自己的专业认同去推动执行,一流的管理者依靠靠人格魅力即可推动执行。
这种说法不无一定道理。对那些只知道依靠职位的淫威,去吼斥下属们“给我上”的管理者,执行上,通常处处不顺心,面对80后、90后乃至更次世代的职场新人,职位的权威也似乎越来越面临挑战。对这些这些管理者而言,他们在最后甚至经常以“全是一帮饭桶(或‘废物’)”来形容自己的团队。
当然,如果这样的管理者,有着“跟我上”的领导执行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上的本领,情况就会好很多。但请别忘了,三国演义中有一身好本领的猛张飞,最后是如何在自己的行军帐里身首异处的?
说到这里,不仅想起某上市公司的女总裁。这位女总裁在某上市企业一干就将近20年,年纪超过六十岁了,董事会还没舍得依其所请,让其退休。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这位大姐具有很强的让人信服的人格魅力。
多年来,她领导的中高层团队成员很少有向她主动辞职的,即便有走的,也是“眼含热泪”,满腹愧疚说着“对不起,谢谢”离开的。
参观华为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管理者到底有没有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