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宋瑞卿: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如何“真正的信任”

华为考察

135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怎么能够从企业内部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山西财经大学宋瑞卿教授,详细分剖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根源,针对改进这种关系,分析企业家必须坦诚、忠实、一贯、开放的因由,和职业经理人能“舍得”、会沟通、善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两者需要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导读)

 

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源于两权分离

我们说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问题,其实是想说他们两者的矛盾问题。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不同、角色不同、任务不同、目的不同、个性不同等等,但这些不同概而言之一句话——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内在规定性不同。

内在规定性由什么来衡量呢?对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企业的意味有着以下几个实质上的不同。

(一)企业是企业家的事业,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

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意味着事业,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企业意味着职业。我的看法是: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职业的意义在于尽职

相比于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是没有退路的,他必须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而职业经理人换一个企业还是职业经理人。有人开玩笑说:一个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在森林里碰见一头熊,两个人同时蹲下系鞋带,老板就问职业经理人“你系鞋带干什么?”职业经理人说“赶紧跑啊!”职业经理人又问老板“你系鞋带干什么?”老板说“冲上去干啊!”所以,遇到那种困难的话,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心态截然不同。

(二)企业家制造“问题”,职业经理人解决问题

用熊彼特的观点来讲,企业家精神中很核心的一点就是创新精神。创新全是无中生有的事情,企业家是天生的行动派,干的全是没谱的事情。一旦有了目标,无知无畏就干了起来,干起来了再去学习。但职业经理人都干的是有谱的事情,没谱的事情职业经理人是干不成的。我也遇到过一些职业经理人,说公司有各种问题。我就问:是不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事情就能干了?职业经理人说:是的。我又问:“那谁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要是都能解决了,老板还聘你们来干什么?

企业家的行为有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为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一个探索、试错的问题,而职业经理人则要求有很强的规范性,什么都明明白白、有板有眼。所以好的企业运行发展,应当是企业家制造问题,职业经理人解决问题,而不是相反

(三)企业家是企业的魂,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身

马克思说资本是资本家的物格化,而我说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真正有个性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家有个性,企业家是企业的魂,而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身,一个企业一旦没有企业家了,那职业经理人所带领的企业恐怕就沦为行尸走肉了。有人一直怀疑乔布斯以后的苹果还是苹果吗,现在大家看到了,苹果股价下跌,几百亿美元瞬间就没了。我们不禁也要问:任正非百年后,华为还是华为吗?没有了张瑞敏,海尔还是海尔吗?所以每一个企业都会打上企业家深深的烙印。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即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内在规定是不同的。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源于什么?我认为矛盾来源于两权分离。如果不是工业文明锻造了近现代大型组织,使得组织的规模超出了企业家能够掌控的范围的话,企业是不需要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这个概念,有被称为企业家的“企业家”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有创业企业家、职业企业家,分类很多。大家平常讲的“老板”不叫企业家。沙家浜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就好比公司一眼就能看到底,是不需要职业经理人的。企业里两权分离,才需要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就源于此。


二、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四个方面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家,二是职业经理人,三是企业这个平台,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

(一)企业家就是“老拍板”,居于主导地位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首先是讲企业家的。振东集团总裁李安平先生讲:老板就是“老拍板”,讲得很形象。遇到任何一个问题,职业经理人是有退路的,他可以不断把问题上交,交到老板这里,不管老板有没有能耐,他都得“拍板”。而像我们讲战略管理的时候,事实上很多人,尤其是站在最高层的人,面对问题是不想做决策而又不得不做决策的,这叫做决策恐惧症。李世民的继承者,晋王李治,就是个不愿做决策的人。武则天为什么能称帝呢?李治在李世民之后听长孙无忌的,武则天把长孙无忌斗下去后,就听武则天的。然后有人看皇后太不像话,鼓捣他废后,那就废了吧!然后在写诏书时,武则天知道了,很快冲过来,李治就吓得不行,大喊“这不是朕的主意啊,这都是上官仪的主意。”武则天下令,把上官一家满门抄斩,就留下了一个上官婉儿。

一到关键时刻,大老板是不愿意决策的。为什么呢?因为决策面对的都是未来,是要冒风险的,这一步迈出去不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本能的就往后缩。最最滑稽的是一个笑话,有一个企业家实在不愿意决策,怎么办?抛硬币,正面就干,反面就不干。“啪”的抛上去后,下来没接住,掉地上了,然后他就看到那钢镚转了半天,又滑了一段,站住了!我就在想:你以为你是谁啊?该你干的事情你不想干,交给上帝,想让上帝替你做主,你当上帝是傻子啊!

这个决策恐惧症使得好多企业家都不愿意去决策。由此谈及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你会发现,企业家的个性、能力、胸怀和境界是决定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能不能相处的一个关键。那种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的企业家,就能吸纳更多的职业经理人;相反,那些小肚鸡肠,只能看见眼前蝇头小利的人就用不了职业经理人。就像当年水泊梁山,王伦就容不下林冲,晁盖一握权,那就是什么人都愿意要,多多益善。两者相较高下立判。所以要处理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双方都要学习,都要修炼提高。但企业家在这一关系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关系的改善首先应该从企业家身上寻找答案。

但是现实的困惑是,企业家就像父母一样,你是不能选择的。我研究这个问题多年,最后终于搞明白了:企业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企业家身上找到答案,就像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一样。现实中最不合格的就是企业家。但是你能把企业家换了吗? 你不合格不是你的原因,是你父母的原因,能把父母换了吗?不行!这是很无奈的。所以我先告诉你,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彻底解决的,人是有局限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也只能局部解决,谁解决的好一点,谁的竞争力就强一点

(二)职业经理人要有德行、能力、职业化程度和正确心态

在这四个维度中,第二个方面是职业经理人。中国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是缺乏一个真正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的阶层的,这是中国企业管不好的原因。

1.职业经理人的德行、能力需要长期的验证过程

职业经理人就是两条要求:第一条是德行,就是职业道德。企业家使用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风险,就是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而我们这个社会,众所周知,恰恰是整体道德滑坡的社会。老板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首先不放心的就是这个人的人品。这个太难了,人品不经过长期观察是不能验证的, 需要一个很长的验证过程。所以一些职业经理人看起来很美,但是一用就觉得不是一回事,你看的人和用的人不一样。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士,单纯看时觉得像个天使,但是你娶回家去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她可能是魔鬼,只有生活才会告诉你她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职业经理人第二个风险就是能力风险。虽然我是做管理教育的,但说实话中国管理教育没做好,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相对来说比较差。我见过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长,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叫目标资本结构吗?他说没听过。我一看公司账本,2个亿的现金放在那里,但工资抠得很紧,这个企业全部工资总额不到600万。我一看这个比例就肚子疼,企业怎么能这样?2个亿的现金放在账上,随便买个国债,那不比放在银行做活期存款强?用得着工资抠那么紧吗?他说老板说钱可能要用,不能动!我说我要是老板立刻给你解职。

2.职业经理人一定要“职业化”

职业经理人,首先讲的是职业。什么叫职业?职业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个就是专业化。职业经理人先问问自己够不够专业?你要是专业水平很差,做财务的连税收筹划都做不好,要你何用?我向来认为,钱在企业家手里用比在政府手里用效率更高,所以主张少缴税。如果你能做好税收筹划,在守法的情况下为企业避免涉税风险,就体现专业性了。 第二个是规范化。职业化不仅讲专业化,还讲规范化,所有的职业都是有职业规范的,同一职业的人都是以职业规范来相互对接的。别人一看你的办法全是野路子,没受过训练,基本的专业术语都听不懂, 那你还坐在那当职业经理人,不是在装大尾巴狼吗?

所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中,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或者说你职业水平的提高是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方向。当然职业经理人有困惑。

比如应该是忠于职业还是忠于企业?有人觉得这两者不存在矛盾。但是你做一个财务人员,职业操守要求不能偷税漏税,如果企业要求你偷税漏税,那你忠于职业还是忠于企业呢?

再比如是忠于老板还是忠于企业?忠于老板,可老板明明是错的,你为了拍老板马屁,不敢说真话。如果这个错误会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你是跟老板据理力争呢?还是得过且过?所以每当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显示出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

你是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职业之上?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职业之下?职业是有底线的。我们太多的人不懂得什么叫职业底线。且不说职业经理人,这个社会两大职业是最需要职业底线的,一个是我们做教师的,一个是做大夫的,但是看看最近发生的事情!社会很多人都没有底线了。当一个社会里知识分子无底线的时候,整个社会职业就没有底线了。当然这种现状我身为教师是有责任的,但是需要问的是:谁导致这种灾难发生的呢?动不动就找大夫的事,找老师事,你当这些人是神吗?

3.职业经理人摆正心态,才能与企业家磨合出最佳边界

固然,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不同,企业家是最后做决策的,但是职业经理人也分类别。比如说有一种职业经理人是执行性的职业经理人,老板决策了,他去执行;还有一种职业经理人,是诸葛亮式的职业经理人,不仅是执行者,而且是帮助老板做出决策。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就没有战略。这种教练式的职业经理人,一定要分清楚,决策以前你可以做“帝师”——老板的老师,一旦决策以后,你在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上,就是一个执行者。有些职业经理人位置没摆正,就容易出问题。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边界。公司股东会、监事会和经理的权力,这其中都有法定的正式的边界。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能够接受的边界,我称之为磨合的边界,取决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关系。有时,企业家强势一点,他的边界就宽一点,职业经理人的边界就窄一点;有时职业经理人比较强势,或者说职业经理人比较能干,或者说老板的价值观里宽容的成分大一些,那职业经理人的边界就大一点,老板的边界就小一点。这种边界不是通过法律规范形成的,而是通过现实中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一点点的磨合形成的。所以空降兵经常会出问题,在没有磨合期的时候就让职业经理人来解决问题,不出问题才怪!一般来说半年磨合期都是不够的,半年时间,可能职业经理人和管理层员工还没有熟悉,对企业的情况了解还不透彻,那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三)管理规范的企业,边界易界定

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中间平台——企业。刚才的边界问题要解决,就要看企业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度和企业发展的阶段的匹配。企业发展阶段一般由创业期的小企业,发展到中型企业再到大型企业,由创业企业家到职业企业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规范程度不同,制度化的东西和非规范化的东西在企业里的作用并不相同。不同的企业其平台的大小和平台所能吸收、容纳的资源以及包容性是千差万别的。企业平台的氛围很好,企业规范化的程度很高,那么谁来了这个企业都会被感染、被影响。在中国我只知道有两个公司报销老板不签字, 一个是振东,走的是阳光费用;另一个是德胜洋楼,员工报销要宣誓,一句句地读。管理规范的企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边界比较好界定,组织内部的关系比较容易处理。

(四)法制化的社会环境,利于职业经理人的发展

第四个方面是环境。当前中国的整个社会环境不是一个有利于职业经理人发展的环境,整个社会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如果一个社会法治化程度比较低,这个社会内部的企业更多的是规范化呢还是个性化呢?如果企业规范化程度很高,而外面的官员随意性很强,那么企业就会和社会错拍。美国的企业为什么那么规范?因为整个社会都是法制化的,每个企业都很规范。

从根本上来说,当前的问题是与我们的教育分不开的。举个例子,在大学里每个老师都在报课题和写论文,哪会有谁来好好教学生呢?市场上也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怎么能有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呢?另一方面,中国职业经理人发展历史太短。西方职业经理人从英国的股份制《1862年公司法》到现在,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就三四十年的历程,所以说自身社会发展就不成熟、不到位。


三、改进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四个关键

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如何改进呢?我认为第一点,企业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企业家身上找到答案,就如同孩子的全部问题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答案,老百姓的全部问题都能在政府身上找到答案一样。因此要解决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问题,首先要从企业家身上入手。

(一)企业家必须坦诚、忠实、一贯、开放

好的企业家,如杰克韦尔奇、乔布斯,他们真正拥有创新精神,而且拥有牺牲精神,是把企业置于自己之上,而不是把企业置于自己之下把企业的生命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取得职业经理人的认同。企业家必须坦诚、忠实、一贯、开放。如果老板一直狡诈善变,不想让左臂右膀弄明白自己,那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肯定就无所适从了。所以我想和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讲一句:企业固然是老板的,但是老板的决策涉及的可不仅是老板一个人,它涉及很多的方面利益。正因如此,企业家的决策才变得非常困难。

(二)职业经理人能“舍得”,会沟通,善于换位思考

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中,企业家占主导地位,那么首先要改善的一定是企业家。第二点就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除了必须拥有的职业操守、道德、能力之外还有其他问题。但要让职业经理人发挥最大效能,关键在于沟通。中国所有事情的失败,都在于沟通。

两个人沟通不仅仅是你和我在说话,这中间包括了六个人,我以为的我、你以为的我和真实的我,我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你和真实的你,三对三沟通很容易产生错位。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讲的A到了别人那里很有可能就变成了B甚至变成了C。所以沟通很重要。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条更重要,在职业经理人这一块,我给出的建议是要舍得,我们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舍不出去。好的职业经理人一旦能将自己舍出去,把职业变成了事业,你就拥有了企业家精神,就能和企业家形成共鸣,当你牺牲掉一切的时候你该得的就来了,你就得到了一切。我们研究发现,好多职业经理人迈不过这个坎,所以记住把自己舍出去吧!

改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双方都需要努力。我提出大家都知道的四个字——换位思考。这个换位思考是职业经理人要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让老板站在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去思考。因为从现实性的角度去看不可能。作为职业经理人,一旦自己出去创业当老板就变得和老板一样了。当你是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拿着老板的钱还在挑老板的毛病,当你自己当老板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还不如他呢。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三)厘清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边界

第三,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想搞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在不断进行制度和规范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边界才能厘清。我还特别想强调一点的就是:平台很重要!职业经理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平台。固然对一些杰出的人才而言,存在着平台和个人相互成就的成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离开了平台,你可能什么也不是。如果你有本事,你自己打造一个平台,自己去当老板,但那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于环境方面,单凭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无法撼动环境的,我们只能不断把小环境做好。

(四)真正的信任来自于一致性、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价值观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振东集团总裁李安平讲到的——信任!这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相互信任的问题。我想问的是,他们两者如何让对方相信自己呢?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即使那些成功的团队,内部也是谁也不认同谁。但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企业、这个平台和其所承载的使命和目标,能不能获得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共同认同?你可以看不上老板的德行,就像当年有人看不上毛泽东一样,但是我看中的、我认同的是组织,认同的是共产主义 。毛泽东当年讲: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你根本不用认同我,不用认同老板,老板也不用认同职业经理人,但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有个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让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超越哥们式的合伙关系。所以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三个认同:首先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次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事业共同体,最后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

如果企业能在利益上认同, 在事业上认同,再在共同的价值观上认同,那么个性的磨合,相容、互补和互斥都不是问题,都是术的问题,技巧层面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信任来自于一致性、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价值观。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沟通再好也解决不了我们讲的信任问题。研究信任的问题就要知道,信任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而认同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一致性或共性。


四、移动互联网文明,将使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问题消亡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未来的演变,会是怎样的呢?我前面讲到,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源于两权分离。如果没有两权分离,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关系是基于工业文明而形成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文明的到来,大型组织会被逐渐瓦解。当组织变得个性化和微小化的时候,当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变为老板或部分是老板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会存在么?

我认为问题自然而然就会消亡。所以有人说雇佣时代结束了,合伙时代开始了。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组织小型化,每个组织的成员都可能成为组织的老板,一旦成为老板就有了老板的立场,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异和消失。我们期待着这一天,在这一天来到以前,依据我的推算,中国的工业化还会有20-30年的道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依然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举个小的例子,李总理曾经到访的楼梯间——山西财经大学的创业团队,我是他们的指导老师,就他们那几个人还得雇人,他们之间还存在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在较长时间内还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处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道路,解决自己的问题。

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参观华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宋瑞卿: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如何“真正的信任”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