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霓虹邂逅,装进口袋中的“华为”

华为考察

在一个拥有18万员工的公司里,你可以感受到员工普遍的、火热的进取之心,你可以就任何一个技术点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探讨,他们表现出来的兴趣热情和专业素养绝对让你惊讶。职场新人,对华为的印象从 “保守”“克制”到“火热”,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职场初瞥,原来你是这样的华为。

作者简介:复旦2016届通信小硕,入职华为上研所一年,云计算的“攻城小狮”。

17

霓虹邂逅,装进口袋中的“华为”

2015年,盛夏六月,因为在学校实验室的合作项目上表现出色,我受邀去往日本横滨,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在日本,宽带上网的租期通常要求一年起或两年起,因此对于短期游学的人来说,上网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友人看我饱受不能上网之苦,推荐我去租一枚口袋WIFI。

于是,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我随意走进了街边的一家营业厅,在一番手舞足蹈的需求描述之后,卡哇伊的店员MM会心一笑,迅速拿出了一款样品,在一轮我只能勉强听懂的推荐下,我终于大概明白了这是他们店里最热销的产品。我接过样品,定睛一看,上面的菊花图案非常醒目:“这不是我国的大华为么!”

当时的我非常震惊!要知道,日本人一向以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为傲,而且,他们对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非常严苛,对于舶来品的检验,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在这样一家普通的店里,日本店员大力推荐的竟然是一款中国产品,一款华为产品,这让我在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第一次由衷地对华为有一丝敬意,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倚赖着华为口袋WIFI提供的可靠网速,我有了一段愉快的游学经历。霓虹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异国他乡与华为的不期而遇,也刷新了以往我对于华为的印象。

 

百转千回,签约前的内心戏码

回国以后赶上秋招,带着一分好奇,我参与了华为的面试,并顺利拿到了OFFER。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毕业前最纠结、最苦恼的时候,就是在选择三方签约对象的时候。当你终于“翻身”做了主人,行使选择权的时候,发现各家公司环肥燕瘦,OFFER们各有千秋,顿时乱了方寸,整个人变成了犹犹豫豫的天秤座。

当断还需断,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了下手中最感兴趣的三个Offer——腾讯(视频广告投放岗位),VMware(DevOps开发岗位),华为( VMware研发岗位)。腾讯的工作氛围不错,但是岗位不太匹配;VMware外企非常轻松,但研发业务比较边缘;华为的岗位和待遇不错,但是加班强度未知,外界又诸多诟病,怕自己适应不来。

“你要不要来华为看看?”–就在我内心不断进行着拉锯战的时候,华为的HR适时上线,并送出了一波强助攻。说是去“看看”,其实我签约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同事后来戏称为“三顾上研”。

第一顾因为当天时间比较晚,所以只是和HR在湖边小径踱步,看了看气派的办公楼,吹了吹凉爽的荷塘风,了解了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二顾HR很用心的帮我安排了几个部门的技术专家,向我介绍一些实际的项目,探讨下来,发现非常符合我之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项目所用的技术栈也比较新,感觉有一点小心动了呢。第三顾我直接与部门主管碰了头,部门对于新技术栈的浓厚兴趣和规划让我吃下了最后的定心丸。当然,毕业那年起显著提升的华为校招待遇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理由(严肃脸)。

“三顾上研”,就这样成了一颗一锤定音的大砝码,砸中了我内心的小天平。我决定拿下华为的三方协议。

 

首担重任,V字双雄打响战斗

没想到,入职刚刚一个月,一个紧急任务空降到我头上: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一款云化通信产品的安装和测试。这款产品,将是华为云化通信在第三方云平台上的首次商用尝试。

当时,负责此事只有我与另一位社招的新员工。首担重任,我们的内心既兴奋又紧张,为了壮胆,加上我们需要研究的第三方云平台名为VMware,我们称自己是“V字双雄”。

虽然我研究生阶段学的跟云计算相关,但其实对华为的云化解决方案并不了解,而且这个项目没有以往的技术方案可以借鉴,就像被要求一夜建起一座城,对于新员工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很多时候一套环境要翻来覆去安装十数遍才做对,一天要接口七八个部门的几十个问题。让人感触深刻的,还有“沉重”的跨部门沟通,每一次都让人累觉不爱。

只能边做边学了,谁还没有个第一次呢!我们一遍遍研究技术方案,一次次进行实验总结,最后总结的问题案例密密麻麻有几百例,相关技术文档也是一摞一摞地堆在桌上。稳扎稳打的战术果然适合新手——尽管经验不足,尽管阻碍重重,我们就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了,从蹑手蹑脚到大胆探索,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部署,短短两个月,不仅完成了产品的安装和测试任务,我们两个新员工也如脱胎换骨一般,从一无所知到竟敢自诩半个专家。

“V字双雄”圆满地保障了产品在沃达丰西班牙局点的商用,喜报发来的那一刻,我们俩相视一笑,这是我们在华为第一次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时刻。

因为这个项目,我们成为了公司“云化转型”战略探路的排头兵,能在这样一个全新又重要的项目中施展所长,积累工作生涯的第一份宝贵经验,真的太荣幸了。

角色反转,我给部长“开小灶”

项目结束后,针对让人痛苦不堪的拉通联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发现这是由于周边部门同事对于VMware的很多相关技术知识知之甚少造成的。因此,我们决心打造一个VMware技术相关的训练营,提升处理云平台相关问题的整体效率。

意想不到的是,没有过多宣传,这个训练营却火爆异常。截至目前,虽然只开展了两期,竟然有28个部门120多名同事参与。虽然这些同事的年龄段跨度非常大,基本都是通信专业出身,对IT技术没有那么了解,但是他们保持着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执着追求,学得非常认真,非常积极。这其中包括我们的部长,他很早以前就是部门的技术大牛,却专门抽出几天时间让我们为他“开小灶”,仔细听我们讲解VMware的相关技术内容,对每个细节都问得非常具体,就连每个练习都完成得非常认真。这让我感受到老华为人身上的那种进取的韧劲,对待技术、对待工作追求卓越的精神。

前辈如此,后生更当奋起直追。

 

原来你是这样的华为

刚来华为时,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 “保守”。与互联网公司张扬的气质不同,华为的气质,更像是克制。没有PS4,没有Xbox,没有零食角,没有萌死人不偿命的装修。这里的建筑棱角分明,主打黑白灰,宣传海报更是“朴实无华”,那感觉就仿佛看到了妈妈换上了一朵荷花作为微信头像。面对互联网公司,就像面对一个损友,你尽管粗枝大叶,但是面对华为,就像面对一个禅师,你需要言行谨慎。

如今,入职一年的我,对华为的印象却变成了“火热”。华为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强度不小,但我身边的每个人却保持着一种冲劲,他们每天都非常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华为,你可以就任何一个技术点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探讨,他们表现出来的兴趣热情和专业素养绝对让你惊讶。你也可以看到许多在园区内锻炼的“跑男”们,大汗淋漓之后迅速充满斗志的投入工作。在一个拥有18万员工的公司里,感受这样普遍的、火热的进取心真的非常难得。当然,我相信上研园区内的猫咪们也为工程们提供了无穷的萌动力。

一个才尽其用的岗位,一群热烈进取的同事,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公司想要转身和创新的决心。公司在云化战略上的投入,对技术栈的革新,在ICT融合道路上的勇敢探索,更让我对自己和华为的未来都充满了十二分的信心。

第一年的职场生活已经过去,望着上研多出来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才发现又到了新的一批小鲜肉入职的时候了,荷花池旁的风儿轻轻抚过,盛夏多了一丝清凉,这光景,真是看不够啊。

但见沪上清风抚过,细思来年青荷无穷。

参观华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霓虹邂逅,装进口袋中的“华为”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